发布时间:2025-02-22 10:33:59    次浏览
新疆人说新疆事疆味相声“笑果”好——三位相声名嘴李金斗、侯耀华、马小平谈“相声在新疆” 12日,在拜师仪式现场,中国相声表演艺术家侯耀华(一排左一)、新疆相声艺术家董凤桐 (一排左三)等人合影留念。 (记者 盖煜摄 )新疆网讯(记者 盖煜)10月12日,著名相声大师侯宝林之子侯耀华来到乌鲁木齐,为新疆相声艺术家董凤桐举行了拜师仪式,侯宝林和董凤桐的师徒关系得以正式确定,这意味着侯派相声在新疆有了正式传人。在拜师现场,中国著名相声表演艺术家李金斗、侯耀华以及中国曲艺家协会副主席、相声表演艺术家马小平齐聚一堂。是谁将相声带入新疆?新疆相声是如何发展起来的?目前,新疆相声在全国处于何种地位?带着这些问题,记者专访了三位中国相声界的名嘴。记者:新疆相声事业是从何时兴起的?新疆有哪些相声艺术家在全国相声领域占有重要席位?李金斗:相声是盛行于京津两地的地方曲种,解放前它的流行范围也不过是东北、华北等地。70年代初,相声表演艺术家殷文硕从北京调入新疆工作,也正是他把相声带进新疆,并在新疆播下了相声的种子,将单口相声不断发扬光大。侯耀华:新疆有一批不错的相声演员,比如张铁利、郭胜、高建新等,他们创作了很多主流的相声作品,影响了现代人的价值观,为传统艺术增色不少。马小平:北方曲艺能在新疆“落户”,就得益于这样一批正能量、懂坚持的相声演员。记者:在乌鲁木齐7坊街有个相声剧场,叫“新疆相声巴扎”,观众不在少数。在你看来,目前新疆相声事业发展情况如何?李金斗:新疆小剧场相声表演发展得很好,不仅相声作品接地气,而且注重培养年轻人。侯耀华:大部分城市的相声剧场一周只演一场,而新疆相声巴扎一周演出6场,并且每场表演都有不少人叫座,甚至有时场场爆满,这在全国来看都很难得。在新疆,有懂得欣赏相声作品的观众,也有一批聚在一起为相声事业努力的演员,如此来看,新疆的相声事业只会一天比一天发展得更好。马小平:新疆通过相声巴扎把爱相声的老中青联系在一起,代代相传、共同学习,这是新疆相声事业发展如此迅猛的重要原因。记者:都说观众对于艺术的发展具有推动作用,那么如何培养一批欣赏相声的观众?李金斗:很多人越来越重视自身在这个社会中的“参与性”,而接地气的相声作品恰好能让观众参与其中,因此他们就成为了炒热新疆相声演出市场的一支力量。侯耀华:新疆有好的相声事业发展环境,多创作主流、能引起观众共鸣的作品,就会被叫好。马小平:相声创作要深入生活,从老百姓的生活中找灵感,加入能够引导观众积极向上的内容,讲好中国故事和新疆故事,这样才能培养出一批懂欣赏、高层次的观众。记者:目前,新疆相声事业在全国处于何种地位?今后还需在哪些方面努力?李金斗:年轻人的培养至关重要,新疆还需在年轻人的培养上下功夫,通过师承的方式,加强新疆相声演员与内地相声表演艺术家的交流。侯耀华:像新疆相声巴扎这样的小剧场表演,新疆可以再根据需要增加一些,让各地人都能感受相声表演的魅力。马小平:新疆相声事业在全国处于中上游地位。新疆相声巴扎就像一个窗口,能让各地人民通过看传统节目表演来了解新疆的发展变化,今后,新疆相声演员还要坚持这种传统的表现形式,在继承的基础上创新,并且注重年轻相声演员的培养。□相关新闻新疆相声艺术家董凤桐与侯宝林确定师徒关系 侯派相声在新疆有了传人